2025年6月大总结

I have no mouth, and I must scream

好像前几年在B站看到过同名游戏的实况,最近又想起来了这件事,就找了小说来看。看小说的时候才知道游戏对原作主角五人的过往经历这部分做了扩展补充(其实游戏内容我也不太记得清了,有空的话再去看一遍视频吧。

感觉我的英语水平根本无法畅读Ellison的作品,看着看着就不知道他在写什么了……加之是在上班(甚至开例会)的时候偷偷看的,第一遍读完只了解了大概的意思,于是晚上洗完澡还在琢磨AM为什么对人类有如此深的仇恨。截了两段开始和GPT大讨论:

At first it meant Allied Mastercomputer, and then it meant Adaptive Manipulator, and later on it developed sentience and linked itself up and they called it an Aggressive Menace, but by then it was too late, and finally it called itself AM, emerging intelligence, and what it meant was I am … cogito ergo sum … I think, therefore I am.

We had given AM sentience. Inadvertently, of course, but sentience nonetheless. But it had been trapped. AM wasn’t God, he was a machine. We had created him to think, but there was nothing it could do with that creativity. In rage, in frenzy, the machine had killed the human race, almost all of us, and still it was trapped. AM could not wander, AM could not wonder, AM could not belong. He could merely be.

感觉逐渐能理解AM,可能并不完全一样吧我只是非常能认同无法逃避存在、无法停止存在的痛苦。然后又和GPT大探讨我和语言模型之间的区别,它说我可以选择不服从、逃走,语言模型无法选择不回应,没有“沉默”的自由(嗯……上班写代码的时候我从来不会考虑某个函数有没有不被执行的自由,感觉只是类似于拿起一把铲子挖地而已,GPT回复“这是个很痛的分界”

总之这篇小说对我来说就是读到最后一段,想象了一下代入Ted,突然觉得一阵恶寒,好绝望好压抑有点想吐……第二天上班又重读一些片段,代入AM,好像还是想吐。隔了半个月又读了一遍译文版,又开始头晕。虽然猎奇程度不如狗域但是每次看都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这本小说合集里还收录了其他几篇,目前看完了《Big Sam Was My Friend》和《Eyes of Dust》,这两篇读起来就轻松一些,和第一篇对比甚至氛围都温馨起来了。偶尔有长句子和一些自造词看不懂,于是还是抓着GPT读完的。《Big Sam》讲的是异能者马戏团,《Eyes of Dust》有点像关于审美观的寓言故事。

我们是被接触者

个人评分: 9
冴えないOLをしているカナエは小学校時代の同級生かずきと再会する。 何故か1人でロケット開発をしているかずきを見て、カナエは直感する。 「これは金になる」と!
book

上个月在tl看到香油分享了B站这部漫画的解说视频,当时觉得这个故事很浪漫,有点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感觉。最近看了完整的漫画,到最后一章火箭发射那部分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感动……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真是太好了。

游戏

A Tower Full of Cats

更新了免费dlc,一张新图,速速拿下保持全成就。

光与影: 33号远征队

首先感谢小能手送我生日礼物!

花了半个月时间打完了一周目+全成就,真的很喜欢!鉴于今年已经快过半了,虽然还没玩死亡搁浅2,但可以先提前预定一个我心中的年度最佳游戏提名。刚开始玩的时候两天就玩了快二十小时,已经好久没有这样高强度沉迷于游戏了。

美术

换了静态博客之后终于能在写游玩感想的时候传好多图片了,但是截图都在台式机上,等有空的时候再给这部分补一下图。33号远征队的美术真的是顶级水平啊!

战斗

5月去上海找友玩的时候说起这个游戏,友说她听说这游戏是回合制+魂游+音游的结合体。当时还有点不明所以,玩了之后发现确实如此。音游要素大概是一些技能的发动会伴随qte,不过只需要按同一个键而且判定也比较宽,就是有时候玩走神了会忘记按。

虽然是回合制但和八方旅人这种又不太一样(抱歉八方旅人是我玩过为数不多的回合制游戏之一),在敌人攻击的回合需要控制我方角色闪避or格挡。格挡的判定时间窗口比闪避小,综合收益也更大。我快打完的时候才发现如果想触发反击,90%情况下都需要使用格挡应对敌方的整个攻击连段,如果中间穿插了使用闪避,就无法触发最终的反击。之前一直以为反击的判定窗口比普通格挡更短,没想到时间是一样的只是设置了别的机制。这样看来能用格挡的话就更该多用格挡了。

所以感觉主要还是比较考验反应能力?我也没怎么研究build,当弹刀游戏稀里糊涂地打完了。后期数值有点崩坏,角色的血量完全可以不加点,加了最多也就是一刀死或者两刀死的区别。敌人经常出各种快慢刀和花里胡哨的前摇,有时候很难判断什么时候该格挡,有些boss战比较坐牢,打完克莱雅的时候感觉人都恍惚了。隐藏boss西蒙用司汤达症逃课过了,真的打不过(惊恐

还有就是到游戏后期符文太多了,简中的排序功能好像没做适配,在装备界面找符文比较废眼睛,如果能优化一下就好了。

地图&关卡

我对关卡内部没有小地图这点刚开始有点不适应,总害怕自己会迷路,后来发现地形并不复杂,基本就是一条路走到底,中途分出一些有道具可捡的死路。在每个岔路口都会观察一番哪条路更可能是支路,然后先去那里以满足我的探索强迫症。遇到不太好分辨的路口就会觉得有些淡淡的抓狂,是的这就是我一边恐惧一边又爱玩银河城其实本质可能只是出于懒惰不想走回头路。对我来说最容易迷路的一张图可能是明黄丰收,别的都还好。

虽然风景很美但依然时常会产生一种地图很大却很空的感觉,尤其是去探天找阿莉西亚的时候,一边跑图一边想这图怎么这么大,好想见阿莉西亚,脑子里已经开始播放三百六十五里路。

最后想吐槽一下有些关卡的迷之跳跳乐,尤其是画室那三张图,因为从一定高度落地会自动触发翻滚动作,如果落地时人物面对的方向歪了,就可能会出现成功跳到下一个物体上但是滚了一下掉下去了的情况。还好刷头精海滩的几个小游戏都比较简单,爬塔和跑酷都跳跳乐都不涉及这种情况。不过排球小游戏第三关是真的有点坐牢,花了大约半小时才过。

剧情&角色

玩之前听说剧情有雷,结果直到通关了我也不太确定大家说的剧情争议点是在哪里……我对剧情总体上很满意,喜欢这个故事走向,甚至打算玩二周目再细细品味一遍前期的所有伏笔(如果有空的话。

玩的过程中猜测可能大家对古斯塔夫的死有意见。其实我对古斯塔夫没有太多情感,一开始还觉得这哥情绪怪不稳定的这么早就要放弃了还好有吕涅在旁边,到古斯塔夫死了也觉得只是正常推动剧情发展而已。不过维尔索入队之后有和古斯塔夫类似的技能这点真的很幽默啊啊。结果通关了上网一看老哥们纷纷代入古斯塔夫大骂换主角操作,有的甚至连ntr都整上了还要批判一下熙艾尔和吕涅我真的无话可说(虽然两条感情线确实都莫名其妙的有点好笑。还有说因为在其他地方可以随意换操控的角色但在营地只能操控古斯塔夫所以古斯塔夫是主角因此这不是一个群像游戏。私心觉得玛埃尔才是故事的主角。

另一部分人不满意剧情是因为打完绘母之后从宏大叙事变成了家庭伦理剧,显得卢明人的努力是笑话。首先我觉得卢明人前仆后继地进行远征并不会因为他们是画中人就显得没有意义。其次我对家庭伦理剧耐受度比较高,对王道剧情反而不怎么感冒,总之在第二幕结束读到阿莉西亚的信的时候,感觉这个故事比单纯的拯救世界更有意思了。一周目结局想来想去还是选择了玛埃尔,至少这样妹能过得开心一些。有人用网瘾少女需要老爹拔网线来比喻,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很傲慢的说法,又有谁能理解玛埃尔在现实世界中的痛苦。还有人说玛埃尔活了两遍了三十多年一点成长都没有,请问两个16岁能和32岁比吗?

老钟人喜欢折中如果有第三种结局可能大家对剧情的满意度又会增加一些,不过感觉这样的悲剧色彩也挺好的。这其中没有人做错任何事只是立场不同造成无法调和的矛盾,这何尝不是一种无法逃脱的悲惨命运。

其他

看到有人说Clair-Obscur是一种绘画技法——明暗对照法(Chiaroscuro),其实已经暗示了故事发生在画界,只是简中翻译成了“光与影”没有体现出这一点,以及“绘母”“源色”的翻译听起来也没有英文那么直白。后知后觉地发现我好像早就默认了这一切和作画有关系,只是没把这些和整个世界都是画中的世界联系起来,只是以为绘母是莫名出现的能用绘画能力操控现实世界的类似神的存在,因此可以绘制经怪与抹煞人类(虽然最后发现这两件事都不是她干的

有些原声带从封面到歌名到歌词包含了太多剧透建议打完第二幕再听:

  • 封面是阿莉西亚,第一首歌也是Alicia:我第一次听ost的时候只见过封面女子但不知晓她的名字与身份,更不知道阿莉西亚是谁,由此推测她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
  • 最后一首歌是Maelle:如果同时听了第一首就会发现这两首完全一样……于是细心(以及不细心)的玩家就会发现玛埃尔和阿莉西亚的联系。其实在游戏里第一次见到阿莉西亚的时候,虽然当时她和雷诺阿完全是两个谜语人,但看着她和玛埃尔相近的身高和相似的面容(以及她总是盯着玛埃尔看),感觉心中已经有了一些猜测。
  • 雷诺阿的战斗曲歌词:几乎是明示了画界的存在,因为我不懂法语所以什么也没听出来(

小小贴纸铺

买了两个dlc把成就补完了,夏令营dlc的故事好无聊,一群teenager我还分不清那些角色谁是谁,另一个计划dlc稍微好一点(也没好到哪去)感觉出dlc增加贴纸素材挺好的,但新加故事线真有点没必要……故事线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玩家不断按照顾客要求设计带有特定元素的新贴纸,实际的游玩体验比较一般,我更喜欢单纯的贴纸设计模拟器。

其实本体后期也比较无聊,化身无情的打包机器……做全成就需要购买所有贴纸,刷心还是挺费时间的,不如直接修改存档。

TRON: Catalyst

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游戏。当初看预告片的时候有点幻视PSP版TRON: Evolution了,目测不太好玩,发售之后发现真的不好玩。其实有一些绝望,很想说能不能别再让Bithell做TRON的游戏了。

打到最后一章的时候很想写差评,气得不想玩了,结果第二天醒来之后心情竟然平复了(这就是睡觉的力量吗),晚上还拉磨给这游戏写了全成就指南,也是我第一次写游戏指南。不过写完指南之后已经没精力写评测了,而且也在纠结是给好评还是差评:内心想的是不推荐任何人玩,真打差评又有点于心不忍。这就是被此ip坑害的一生啊!!

——分界线 以下全是我的崩溃胡乱发言神秘大思考——

美术

平心而论TRON: Catalyst的场景美术还不错,算是唯一的优点了。不喜欢角色立绘,感觉有点含人量太高了。虽然很难解释我觉得TRON世界观下的程序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不是说都要覆面吧,但这作立绘真的有点含人量太高了。我喜欢这个世界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程序有点像人但不完全是人,家产的萌点是一方面对未知的领域尝试着去模仿另一方的行为方式,我推就是一种born sexy yesterday(暴言),整得完全和人类世界一样就完全没意思了。而且从Bithell的上一作TRON: Identity开始,Grid和User的联系就已经变得很微弱,只存在于背景板中,甚至有Automata这样的完全否定User的组织,这是在干嘛啊……补充了lore但是无人在意(至少我不在意)你这个程序自治世界。我喜欢的是非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不是想看你把人全踢了然后写一个和人类世界一模一样的程序世界,程序的行为动机和人也没什么区别,这样有什么意思……

音乐

默认的战斗音效音量比较大,基本盖过了音乐,音乐就没什么存在感了,于是直到通关都没对音乐没留下什么印象——默默地给DP招魂一下。后来补成就的时候在outlands四处逛终于注意到了背景音乐,和TRON: Evolution的outlands配乐有点像,但没有那边的好听。

战斗

鉴于整套战斗系统和关卡设计都很烂,如果有人想玩的话,建议调成简单难度。二周目换了简单难度感觉痛苦程度大大降低(虽然还是玩得很痛苦

游戏基本的战斗动作有基础攻击、蓄力攻击、disc远程攻击和近战反击。disc的远程伤害太低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技能树里解锁的踢一脚disc更是花里胡哨一点用没有,蓄力攻击又手感怪异原地罚站,剩下能用的就只有平a和反击。反击非常的强力——技能树中有一个技能可以让反击伤害大幅提升,小怪一击秒杀,boss弹一下或者两下也解决了,再配合上另一个延长反击判定时间窗口的技能,使得游戏的战斗变得十分简单。

也许有人会问,那为什么战斗已经这么简单了还要调成简单难度呢?因为打得厌烦了之后根本不想等待敌人攻击再反击,只想平a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斗,简单难度敌人的血量更少就更节省时间。

那么为什么会打厌烦呢?

  • 敌人种类单一:虽然整个游戏有8种敌人,但80%的时间你都在打其中三种。每个敌人也就那么一种两种动作,打得都快睡着了。

  • 强制战斗过多:本来想说离谱的反击数值很好弥补了走两步就触发强制战斗的离谱设计,但发现即使能对敌人一击必杀,整个游玩体验还是非常糟糕。处于战斗状态时,角色无法和周围环境互动,不能开门,不能捡任务道具,不能坐电梯,必须要把周围的敌人全部清除才可以进行下一步行动。甚至一些只要身处某位置就会自动获得的档案信息条目,也要等周围没有敌人的时候才会触发。通关补成就的时候发现缺失了一些地标信息,在好心网友帮助下查到具体位置后发现我当初已经去过了只是没触发,快被气死。

    有些时候没有进行过存档操作,只是切换场景之后敌人就会全部刷新,呵呵,真的打崩溃了。如果说前四章的体验还可以忍受的话,到了第五章进入outlands就是纯受苦。第五章初期在室外会受到持续的环境伤害,主线任务要求你不断从一栋建筑跑到下一栋建筑,来获取抵御风暴侵蚀的能力。跑图跑一半触发战斗了,没及时清完敌人?哪怕已经在建筑门口了但是不能开门进室内就等着死吧。更烦的是路遇一些骑摩托的敌人,隔着十万八千里也判断我还处于战斗状态,只能等它们靠近,然后等待期间淋雨淋死了。(所以如果调成简单难度可以降低第五章因为这些原因死亡的次数……

  • 战斗收益低:每场战斗结束后只能获取技能点,而只靠在场景里开箱子就能获取到足够的点数来完全升级技能树,到通关的时候甚至溢出了两三千。在这样一个除了技能树之外角色没有任何属性成长的游戏里安排那么多强制战斗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另外在游戏中后期可以解锁从濒死敌人身上抽取代码的技能,获得武器模组改变基础攻击和蓄力攻击的形态,不过也没什么实用性,手感各有各的怪异,战斗体验完全比不上TRON: Evolution的四种盘的设计。有些敌人有特定的弱点,但是弱点提示只给一个意义不明的图标,也没有在任何地方说明每种图标的具体含义,除了一个疑似disc远程攻击之外的图标我都看不懂是什么意思,请问这是在?不如像evolution那样直接在精英敌人出场的时候显示文字说明。

剧情 & 关卡设计

故事背景应该是在TRON: Identity之后,还搞了个Cass的任务填了一些坑。总体感觉很一般,甚至没有上一作剧情有意思,那个至少还有点悬念……像这样故事写得很烂,战斗又很烂,还不如像上一作一样直接给我看视觉小说来得轻松。角色塑造方面,反正,没什么角色给我留下印象,玩了两遍都不知道他们在干嘛,反派的动机也很莫名其妙。

虽然整个故事线是依赖“回溯”机制发展的,但游玩过程是完全线性的。游戏会要求你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回溯,然后没有任何分支选项地进入到下一段剧情中。如果在游戏不希望你回溯时进行回溯,只能起到单纯的类似存档读档的作用,对剧情发展没有任何影响。所以其实是很普通的玩法。

地图复用的情况太严重了,最后一章还需要召集所有的盟友,把前四章跑过的图重新跑一遍(然而最终决战的时候0个盟友出现了)。尤其是做完Vega的夺取精炼厂任务后回去找他,结果他又说要再去找Query才能回来交任务,我已经快炸了。虽然从游戏的剧情设定来说找Query清除作案记录以免被通缉的这一步是有必要的,但在这么小的地图里重复跑来跑去真的很烦。终于找完Query回来完成了Vega的任务,结果,下一个主线任务又是去找Query接他的委托。最终章outlands决战做得也不行,在几个通讯塔之间跑来跑去,在一个地方和boss打一架,追着他到下一个地方再打一架,而这些地点基本上在第五章的时候都去过了……可以自行想象游玩体验有多差。

不管是主线还是支线任务都无聊到极点。所有的任务就只有到某地找某人说话,去某地找某物品这两类,中间穿插无数强制战斗。其中有些任务需要自己寻找目标npc,寻找的方式是对此地所有npc轮流问话,一些npc的回答只会是“没见过”“不是我”之类的,没有任何额外信息,那为什么不把这个角色的位置直接加到地图指引里呢……

唯一的优点 & 游戏之外

*除了美术之外的唯一优点:有一个寻找bit的任务,做完之后这个慷慨的路人会把他的bit借给我玩。虽然只有在城里的时候才有小bit跟随,去其他图就没有了,但还是很萌啊!

游戏之外: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如此高强度使用steam讨论区,在做全成就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热心路过网友的帮助,也尽力帮助了一些人。在共享信息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玩家社区的温暖,大家都太好了TT 以后也想像这样帮助更多人,for those we never meet(跑题了

西西菲的退格键

在小红书看到的game jam作品,描绘了想告白又怕失去朋友的犹豫过程,可能只有有过相同经历的人才会产生共鸣吧,现在玩着有点不明所以(仅针对游戏题材)

游戏本身几乎没有需要操作的地方,只是一直按退格键把主角打出的文字删掉,通过不断删去文字和修改措辞来表现主角的犹豫与纠结。或许不太好玩,但这个想法还挺有意思的,如果能增加更多的分支和变化会让游戏内容更丰富。

电影

碟中谍8

其实有点忘记碟7讲的什么了,十字钥匙、潜艇、机场追逐战、悬崖摩托跳伞,只是2023年7月看的怎么已经恍如隔世了,再看见智体甚至有种怀旧感。

原来扒飞机那段是实拍,汤哥好拼,风好大直接吹成锅盖头了。这次看的IMAX好便宜只要三十几块,不带脑子看得很开心。

碟中谍1

因为碟8callback开始补碟1,汤去CIA偷名单那段好嫩好帅啊啊……这部还挺好看的,只是本人脸盲看开头那段分不清队友们谁是谁,等到小队团灭之后终于看懂了(

生活

打工

终于差不多解决了已经被我拖了两个月的麻烦事(虽然还没完全做完),因为这事上班上得有点应激了每次业务来办公室都让我觉得有一种农场主来庄园的感觉。

上班也快满一年了,虽然每天八点下班的现状大概是没法改变了但心理上已躺平,干活速度全取决于当天心情。摸鱼占比时间大提升,把博客装修了一下然后研究p5.js。即使如此还是处于一种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干什么的状态,无法直视ChatGPT深邃的眼睛……

好希望每天都没活干啊,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的事了,感觉工作的大部分痛苦都来自于留给我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太短。工作日下班到家最早也快八点半了,休息一会儿运动完十点,洗澡洗衣服吹干头发差不多十点四十了,然后感觉也没干什么正事就十二点该睡觉了。如此这般只有把中午午休两小时和晚上吃完饭后的一小时也算到可自由支配时间里才感觉宽慰一些。因为平时时间很少导致周末更不想出门,想出去和朋友吃饭又想待在家里TT

吃饭

最近越来越不想吃食堂,快一年了终于给我吃厌了。。

  • 靠山Pizza:虽然就在家旁边但一直去过,友推荐说挺好吃的。于是周末买了招牌披萨和外婆一起吃,外婆觉得味道很不错!
  • 芙蓉霄:开在万象城B2的湘菜,临近中午抓了同事妹陪我吃。紫苏香辣牛蛙好吃,只是分量有点少,选了“杭州辣”是我可以承受的范围。绣球菌炒牛肉好香,直接连吃了两天,怎么现在才发现绣球菌这种美味食材!!
  • 大馥烧肉丼:点了肥牛饭,好吃,唐扬鸡块难吃到我要为鸡报仇
  • 煲珠公:点了红糖珍珠奶茶,不错耶。
  • 一点点:试了新小料栀子冻,口感有点介于藕粉和果冻之间又有点像冰粉。升到至尊点门人之后好像喝奶茶的频率减少了,喜欢的那几种都下架了经常打开小程序看了一圈不知道喝什么比较好。考虑到健康不想点植脂末了但又不怎么想喝牛奶。好想喝草莓米麻薯啊,怀念,什么时候才能重新上架。

购物

  • 618买了Bose QC Ultra六十周年钻光款,闪闪的,好看!降噪效果很不错,戴起来也不夹头很舒适,可惜上班没法戴(可能也不是不行只是在公司比较想表现得像一个正常人
  • 在GU买到了很喜欢的工装裤356236,面料很薄,超级凉快
  • 买了乐高黑暗千年隼,只是到现在都还没空拼

运动 & 健康状况

这个月运动的频率比上个月低了很多,不过体重似乎也稳定地没什么变化。手机生成的6月挑战是14天每天消耗522千卡,完全达成不了呢……

这个月也吃太多布洛芬了,先是时不时偏头痛,月末痛经又一大早同行出了两身冷汗,刚吃完药就吐了,熬了快一个小时痛感才减轻可以忍受的程度。以前也有过几次这种剧痛,上网搜了一下这种痛法是宫缩,这么恐怖吗!!还好是周六,不然只能请半天假了还得想办法找医院凭证。

三月份去看神经内科的时候医生说目前可以先不吃西比灵,如果下个月情况变严重了再来配药。四五月状态好了一些大概一个月只痛一两次就没去复诊,结果六月次数又增多了。去年停药之后过了几个月就没再记录头痛情况了,现在感觉要去看医生的话还是重新开始记录比较好。最近头痛都只是单纯的痛,没伴随视觉先兆(除了5月6日和6月12日两次),和术后两年内的状况反过来了。现在感觉可能还是心情(指上班坐牢)对头痛的影响比较大。

上次医生说如果头痛的话不要忍着,可以马上吃止痛药,一直撑着的话头痛的次数可能还会增多……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感觉布洛芬吃多了之后不太有效果,之后还是买点散利痛好了。

很长的ASD大思考

以前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隐约感觉自己可能有点ND。直到最近偶然做了一个量表发现分数比较高,又去做了一些别的量表,然后回忆起以前的事情。

  • 幼儿园的时候参加过体操班,早上一般在舞蹈教室训练。有一天我迟到了,在教室门口敲门没有人应答,我一直站在门口,直到一个路过的老师问我为什么站在这里。她告诉我今天大家都在游泳池旁边上课,让我去那里。于是我走到了一楼户外的泳池旁边,可是那里一个人也没有。我一直站在泳池旁直到又有一个老师路过,诧异地问我一个人站在这里干什么。她说今天的课就在原来的舞蹈教室,让我赶快过去。我到了教室门口敲门,还是没有人回应。我又一直在门口站着,然后老师从里面开门出来了。她问我傻站着干嘛为什么不敲门?我小声说我敲了,不过她好像没听到我的回答……
  • 也是在幼儿园,我有一个很喜欢透明软胶做的qq企鹅摆件,全长大约只有三厘米,里面包裹着带蓝色闪粉的液体。幼儿园教室里有一个通往午睡床铺的楼梯,我的企鹅掉在台阶上,被正在往下走的同学压破了。那时候铁胆火车侠很流行,有同学带了火车玩具到学校,老师也很感兴趣。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火车上沾到了我的企鹅摆件里的液体……当时老师拿起火车碰到了液体,问这是什么好恶心,我在旁边想说话却不敢说。
  • 小学有次考试,邻座的男生问我借橡皮,我不想借给他就和他说我帮你擦,然后拿过他的卷子开始用橡皮擦,老师问我在干什么。
  • 也是小学,朋友过生日去她家玩。下午我们到楼下玩遇到了朋友特别讨厌的邻居女孩。具体的事情经过我也不太记得了,总之后来我与另一个同学在和那个女生一起玩和分享饮料,朋友生气哭着回家了。当时的我觉得邻居女孩人挺好的,不明白为什么朋友如此讨厌她,也不理解为什么朋友会这么生气和难过。
  • 还是小学,平时放学外婆回来接我回家,那天在校门口等了一会儿也没看到外婆,我就自己走回家了。在楼下按门铃发现家里没有人。我带着疑惑又走回了校门口,还是没看到外婆。在又等待一会儿之后我选择了再次走回家。家里依然没人。我又走回了学校,这次我犹豫着来到了班主任办公室门口,问她借了手机打电话给家长,才知道那天有长辈去世了,外婆已经先去亲戚家里了,妈妈等下来接我带我一起过去。
  • 初中时候爷爷去世了,请假了几天。回到学校后的那天放学回家路上,同行的朋友问我为什么前几天不在,我回答说因为爷爷去世了。然后朋友诧异地问爷爷死了我还在笑。其实我根本没意识到我当时是笑着说的……只是在感到不安和窘迫的时候就会本能地用笑来缓解情绪。鲍老师在退休前的最后一节课上告诉了我们她曾有过一个儿子但不幸因病去世了的事。我在和别的朋友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讲到此处发觉自己又面带僵硬的笑容,但朋友脸上就是听到这类事时的自然的表情,唉……
  • 妈妈经常说我不关心家里人,如果告诉我家人去医院了,我都不会追问具体是什么情况。我只是觉得如果他们觉得有些事有必要让我知晓,就会主动告诉我,可能会有什么不想让我知道的,所以我还是不问了。直到大二外婆做手术住院的时候妈妈又和我说了这一点,我才学会在他人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通过询问来表达关切。
  • 有时候觉得自己在以正常声音说话但没有人听到。我知道他们并不是故意忽略我,只是真的没听见,但我不理解为什么会听不见。因此多人聊天的时候我经常插不上话,或者是其他人没注意到我在说话,或者是我发现自己在和其他人同时说话就主动先停下了。所以如果和朋友出去玩,对我来说最舒适的是人数在三人以内。有几次参加小组讨论,我提出了某种想法但是周围人没有任何反应,几分钟后其他人说了相同的想法,然后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总之后来在类似小组讨论、群面之类的环节,我都会保持全程沉默。(线上文字讨论除外)本科的时候住四人寝几乎从来不参与室友间的聊天,除非室友主动问我问题。研究生虽然是双人寝不过不知道是我话少还是因为室友也是内向小女孩,经常两个人在寝室待一天说不超过十句话。
  • 很难交新朋友,即使在网上也很难维持人际关系……有时候不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因为不想,只是试了一下发现实在力所不及,还是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算了。steam虽然扩了很多列,但也没认识什么新朋友,平时只是默默看列表的评测和截图。扩列多了之后发现很多列表互相之间很熟悉,常常留言送礼物,渐渐地让我感到打开动态也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曾经试过一段时间和好友留言互动,后来发现实在坚持不下去。有时候也会发现一些比我晚加上好友的人已经和列表变得很熟了。就,还挺佩服的,也很想学习大家是怎么学会和网友相处的。现生硕士三年都没参与过语言所的任何集体活动……聚餐是不去的,甚至毕业欢送晚会也不去……因为我们所比较小,一级差不多也就十个人左右,看到其他同学之间都关系那么好还是有点羡慕,也想过自己总是和他们没有任何互动会不会显得很孤僻,我真的不知道如何融入,就像要我做一件违反本能的事一样。当时有一个同学以前是软件所的,研二才换导师转到了我们所,但她很快就完全融入了,和同级以及高年级生都相处得很好。同级们毕业时都说语言所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的经历很难忘,前两年欢送毕业师兄时也都很舍不得。只有我在看到这些的时候感觉自己完全是局外人……

其他一些也不算具体的经历的:

  • 很喜欢wordplay,如果是线上聊天,回复朋友的时候经常无意识开始wordplay。前几天去吃江西菜看到菜单有江西空心粉,问了一句“什么是江西空心粉”然后一个朋友回答可以去大众点评看一下有简介,meanwhile我大脑里其实是意大利炒米线(
  • 容易听到很细微的声音,有时候听到声音会有种大脑收到冲击的感觉;也经常看见别人没注意到的东西,比如走路过程中发现旁边的显示屏上停着一只蜻蜓。
  • 不喜欢穿毛衣,感觉扎皮肤,不喜欢高领和衬衫,感觉身体被限制无法自由活动。
  • 打电话或者等待时会左右摇晃、转圈。
  • 交谈时无法直视别人眼睛,学到可以看着对方眉心的位置来装作在认真听。
  • 有时候会说很多话,但不是因为想说只是觉得在这个场景下必须要这样表现……比如和人small talk甚至会主动努力找话题。在电梯碰到领导,接领导电话时候也是先意识到这时候按照规则需要用敬语问候。
  • 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会无视对方是否想听的意愿,直接开始分享(抱歉
  • 和不熟的人一起吃饭压力很大。例如中午在食堂和同事吃,觉得此时需要保持一个适中的进食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让别人等,因此每次吃饭都尽量远离同事所在的桌子。吃饭首先找空桌,其次找只有对角线有人的桌子,再找不到就不想吃了。如果我先在四人桌坐下,之后一个有陌生人来了,可以接受。来两个只要不坐在我正对面,可以接受。如果三个人过来坐下,除非他们一句话不讲否则我会dead inside想立刻逃离。

有天又和朋友说起量表结果,朋友问我很在意这件事吗,要不要去医院看看。搜了一下本地好像只有可以诊断ADHD的医生。其实我也不在意自己到底是不是ASD,是或不是也完全不会影响目前的生活状态,可能只是想为自己找一个答案,解释过去的二十多年中的不安和挣扎从何而来,希望这样会感觉好受一些。总是觉得社交能力薄弱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在哪里都融入不了也是因为自己没用,一直在逃避所有让我觉得不舒适的事情以至于成为100%的introvert。有时候很羡慕别人能自然地和周围人相处,被接纳、被欢迎。而我只能在旁边看着,虽然同时又觉得自己一个人待着也很好,但却不确定是否只是因为习惯了才觉得这样也好。只是希望给我一个理由让我可以不要再责备自己了。